稳住经济大盘,如何在需求侧发力?
受国内外复杂环境和不确定性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显现进一步的下行趋势。继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之后,各省市也接连亮招。日前,浙江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的原则,出台了8个方面38项稳经济的措施。
在浙江出台的稳经济政策措施中,促消费是一个重要方面。扩大内需始终是稳住经济大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如何通过扩内需充分激发经济活力?一起来听听这些专家的观点。
将政策发力点前移到个人和家庭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消费的拉动作用日渐重要。然而,国内外复杂环境、疫情冲击给消费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认为,从长期来看,我国遭遇的人口达峰和更深度的老龄化将会改变经济增长的常态,带来更严重的消费制约。因此,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短期冲击,稳住经济大盘的需要,更是恢复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如何解决复杂条件下造成的消费制约?蔡昉提出,要将政策发力点前移到个人和家庭。他指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时刻,宏观经济、市场主体、就业人群、个人收入和家庭消费都会受到冲击。而由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居民消费受到抑制,并且与长期需求侧制约共同作用,可能形成对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持续障碍。因此,政策发力点应该进一步前移,落实到对于稳定收入和消费具有最直接效果的个人和家庭层面。
具体来看,根据普惠、通用、直接、便捷抵达家庭的原则,保消费主体的政策举措可包括:扩大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面,甚至应该把未参保和以前未覆盖的人群纳入其中;充分并适度地提高社会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险的给付水平;提高社会保险可得性和领取方式的知情度等。
同时,蔡昉指出,在特殊时期实施非常规的扶助措施,应该把传统观点暂时搁置,采取特别的认识视角。比如,提高给付水平、减免税收和缴费,乃至支付困难补贴,都属于特殊时刻的临时性救助,并不会形成不可持续的财政负担。同时,需要政府承担的直达个人和家庭的补贴项目是促进宏观经济企稳的稳定器,以稳定收入和消费的有效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需求拉动力。
打好投资和消费组合拳
扩内需,离不开投资与消费的协同发力,《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就稳投资促消费方面提出了6项具体政策。在扩大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盘活存量资产,就要把回收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建设,形成新的有效投资,实现良性循环。对盘活存量资产的回收资金,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要确保主要用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精准有效支持102项重大工程等,形成有效投资。
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有关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中,都涉及基础设施领域和制造业相关领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在精准,“要”在及时。投资的方向绝不是漫无边际,投资的方式更不能“大水漫灌”,主要的发力点应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基础设施投资及制造业相关领域投资仍然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方向。
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领域方面,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加强社会领域、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建设。
在促进消费方面,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建议,促进消费首先要关注“未富人群”,要保证他们的收入和就业稳定。对于中等以上收入人群,促进这部分人群消费就要通过市场机制来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使得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他们的需要。
生产者如何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海闻提出了两点:首先要建立一个充分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真正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需要通过利润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让企业积极地关注市场,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综合学习时报、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等)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制作:章忻| 监制:吴晔
编辑:章忻
往期更多精彩
如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什么?
外贸如何保稳提质?这两个方面要关注
如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滑动查看更多